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九月, 2025的博文

无题

燕地无云月无影,叶落早霜别有期。 斜阳且照风且去,旦暮寄语湘水西。 知君无情我有意,早秋已念长相依。 故人渡河无奈何,此心知者应无心。 ****  同时发布于个人站点 : 点击访问

浅唱和他的汉责 1:我们有什么资格评论浅唱和汉责?

评价已在圈子封神/封魔的汉责团队,这个行为本身就已经足够引起争议,矛盾集中于此:我们从未拍摄任何作品,如何有资格评论汉责或者浅唱? 这个问题无法回避,而我们甚至可以扩展它:谁有资格评价一位创作者以及她/他的作品?是另一位更优秀的创作者,还是观看者?又或者任何人都没有资格评价一位创作者?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从而为任何人(包括我)计划撰写的评论文章预先辩护,我们可以考虑创作的三种类型: 1. 第一类创作的目的,在于创作本身,创作者除了让它从无到有之外,别无其它目的,例如个人日记、实践记录,作者并不打算通过作品实现什么别的目的; 2. 第二类创作的目的,在于获得优胜,例如一篇考场作文,或者辩论稿、投标书,它参与了竞赛,创作者试图通过自己的作品击败其他同类作品; 3. 第三类创作的目的,在于公众欣赏或与之相关的商业行为,它被创作出来,也许是为了说服读者,也许是为了让读者付费订阅,总之,它的目的在于让更多的人观看、阅读,因此需要取悦读者。 任何人都不宜对第一类创作作出价值判断,即「好」与「不好」的判断。我们有时可以说某篇随笔、日记的内容是不符合事实的,或者说某些实践记录是剪切拼凑的,这是事实判断,掌握证据的人可以对任何作品作出事实判断;但如果创作者仅仅是为了创作而创作,并不试图击败同类作品,也不想着取悦读者获得订阅,那么说她/他的作品「好」与「不好」,是没有基础的:观看者只是恰好接触到这份作品,比偷窥者多了合理观看的理由而已。 显然,汉责的作品并不属于这个类型,它并不是浅唱或者汉责团队的个人或者集体实践记录,而对于真正的实践记录,在大部分氛围良好的论坛、群聊中,我也从未看见刻薄的评价,最不受欢迎的实践作品也只是无人讨论;对于勇于发布作品的创作者,大部分同好不会吝啬赞美之词。 对于第二类创作,专家通常能给出更好的见解,非专业人士的评价则通常不值一提。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认为我们不应该轻易评价汉责。确实,如果我们自己都没有拍出更好的作品,那么有什么资格说汉责的作品不好呢? 但这里有两个逻辑缺陷: 首先,汉责的作品不属于第二类型,它从未参与任何竞赛,创作目的也不是在同类作品中取得优胜,它甚至没有同类作品。在汉责的时代,或者稍早一些,同样流行的还有茉莉红花,但二者风格迥异,可以认为不属于相同类型,也没有竞争关系。如果不考虑茉莉红花确实标价出售的事实,那么它甚至应该属于第一类创作。也许有...

惟傻有福,万事通达

  关于境外支付手段的知识贴, 有空的时候会更新。 分地区主要支付渠道: 大陆境内: UnionPay(银联) 境外: Visa(维萨)、MasterCard(万事达)、JCB、AMEX(美国运通) 境内 几乎 所有的在线付款、刷卡支付都是通过银联渠道(微信、支付宝的银行卡交易也是借了银联的网络),所有带UnionPay/银联 标志的卡片都可以通过此渠道支付。但银联在境外的覆盖不足。 一些朋友可能在境内部分商家见到过带Visa/MasterCard/JCB/AMEX标识的POS机或支持他们的商户,在过去相当一段长的时间内,这些交易是借用银联的网络进行处理的。 那为什么说「几乎」呢?因为最近AMEX和MasterCard都获得了中国大陆地区的银行卡清算业务许可证,因此它们的部分卡片的交易可以通过自己的网络进行,无需借道银联。 在境外则是Visa、MasterCard、JCB和AMEX的地盘。JCB主要覆盖日本,AMEX的老本营是美国(显然)。Visa和MaterCard则是最通用的两个渠道,我们在线购买资源和视频时,最常用的也是它们。 交易时,部分商户对银行卡BIN的限制: 银行卡的BIN是前几位卡号(通常是前八位),它们标识了一张银行卡的所属银行、开卡地区、卡组织(Visa/MasterCard/银联等)、卡片等级(如银联的普卡、金卡、白金卡、钻石卡)以及卡片属性(借记卡或信用卡、预付费卡等);部分商户(典型的是OpenAI以及Apple App Store)会限制可用的卡BIN,中国大陆地区发行的所有卡片都无法在这些商户使用,无论它归属于什么卡组织。 信用卡 OR 借记卡: 两者在大部分的境外消费场景下没有区别,但信用卡的适用面更广(有部分商户只接受信用卡付款),更少遇到拒付的情况。 可供选择的境外支付卡片 借记卡:由于Visa没有中国大陆的清算业务许可证,所以没有Visa的借记卡,只推荐使用MasterCard的借记卡。最新办理的MasterCard借记卡一般在境内可直接消费人民币账户。 目前境内比较常见的有以下四种万事达借记卡;注意每个银行的万事达借记卡一般都有不同的等级,比如招商银行的万事达借记卡有普卡和金葵花卡两个等级,没有太强烈的需求可以优先使用普卡。 邮储银行万事达借记卡 中信银行万事达借记卡(貔貅卡) 中国银行万事达借记卡(莫奈卡) 招商银行...

关于汉责文化的讨论(1):现存的批评、我的批评及对圈内影视创作的基本想法

前言 本文第一部分汇编了现存的对汉责文化影视作品的相关评论及批评,其中不包含对汉责文化工作室及其主要负责人浅唱的与影视作品无关的内容;第二部分是作者对汉责文化的相关批评;第三部分是作者对圈内影视创作的基本想法。本文的内容有待第四篇文章的验证及批评。 现存评论及批评的汇编 现有的对汉责文化影视作品(以下简称汉责作品)的认同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其一是对基础硬件条件的认同,包括录制设备、实践工具、拍摄场地及预算等内容。汉责作品的录制工具大多为租赁的摄像机,实践工具齐全,拍摄场地经过特意布置;其预算较同期的“茉莉”也更为充足。在硬件条件方面,我暂未搜寻到相关的不满或批评。 其二是对SP影片的基础元素的认同。作为SP影片,汉责作品的主动位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具有合格的揍人技巧,被动位所能接受的程度乃至挨打的反应同样能满足大部分圈内观众的要求,这是十分不容易的。 其三是对出演的被动位的外形条件的认同。这些被动们漂亮、 身材好,极大的提高了影片的整体观感。 现有的对汉责作品的批评则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 其一是对剧情设计的批评。参与汉责作品评论的大部分观众都表达过对剧情的不满:莫名其妙、过于文艺风、尴尬且冗长。一部SP影片中占比过多的剧情多少会引发观众不适。例如,第二部微电影《让我如何说爱你》全片40分钟,却有超过25分钟的与SP无关的纯剧情。 其二是对台词的批评。台词服务于剧情,但对台词的批评不仅仅只是对剧情批评的延申。在相当一部分片段中,台词本可以不那么违和或令人感到尴尬。如F003中,“责臀”的台词极其出戏,删掉后便觉得舒适很多。 其三是对演技的批评。演员的演技除了和自身能力有关外,也相当程度地受到剧情和台词的共同影响。参演的圈友不会是专业的演员,能在镜头下正常地活动与拍摄已属不易。但糟糕的、与出演者自身不匹配的剧情台词极大地恶化了最终出演效果。 其四是对后期制作的批评。剧情、台词与演技的不足对后期制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后期制作却令情况更加糟糕,不仅没能弥补前述不足,还带来了新的诸如BGM、视觉特效、音画同步乃至音频听感方面的问题,简直是火上浇油。典型的例子之一是汉责作品中广泛存在的BGM音量过大,喧宾夺主的现象。 其五是对浅唱声音的批评。普遍的意见是浅唱的声音并不适合出现在影片之中,甚至有相关评论为“受不了浅唱的声音”。这一点很独特。前四点是环环相扣的,第五点却看似与它们互相...

关于汉责文化的讨论(0):序

若想要解决工程问题,就必须先拥有工程问题的知识。知识有两种,其一是深入工程实践过程中获得的直接经验;其二是从他人和书本处了解到的间接经验。对于工程问题,没有一些直接经验作桥梁,间接经验是无法为我们所用的,也就成为了死的、没有价值的知识。 影视拍摄、制作、宣传、分发的整个流程是典型的工程问题,对一个工程问题进行粗浅的评论、批评及建议本不是大众有资格做的事情,但我们很幸运,影视作品的最主要目的是使我们娱乐,我们便顺着这一道路去接触到它的本身,从自己的视角对它展开任意讨论、批评,甚至更进一步提出建议。这很好理解:我们作为大众不可用「我认为民航客机起落架要安装更多的轮子这样就会更帅」来评论一架无辜的民航客机,但我们可以说「我认为飞机要飞得更快一些,现在它800km/h的速度耽误我每天北京到纽约通勤害我老迟到」,因为它的目的就是把我们平安快速地送抵目的地。 我们选择对过去在大陆流传甚广、受众甚多的汉责文化相关作品展开讨论,以期望收获一些果实。我们的目的是解决圈内影视创作这一工程问题,因此并非所有评论、批评和建议都有现实意义(在其他场景中,提出一些荒谬的观点不失为活跃气氛解放思想的好方法)。我们需要拥有工程知识,从实践中学得,从历史中学得;才能知道问题是什么(或某一点是否值得被当作问题看待),哪些评论、批评和建议是有效的,并找到科学的解决方案。 这是一个系列,包含四篇内容,大纲如下: 第一篇文章是典型的盲动主义内容,主要包括:现存的对汉责文化的相关批评和讨论、我对汉责文化的相关批评和看法以及我对圈内影视创作的初步想法。 第二篇文章是对汉责文化创作历史及发展的调查,主要包括:对汉责文化工作室及其相关影视内容的具体分析、对汉责文化活跃时期圈内环境的具体分析以及其他与主题相关的内容。 第三篇文章是影视创作的工程实践,主要包括对影视创作流程的具体分析、实践记录及相关思考;若有机会,我会尝试走一遍完整的创作流程获取最直接的经验,若无机会也不可勉强。 第四篇文章是在第二篇调查、第三篇实践的基础上,对汉责文化影视创作的综合讨论、对第一篇批评的批评、对第一篇我的初步想法的批评以及对解决圈内影视创作这一工程问题的回答。 第二篇文章的调查较费心力,第三篇的实践较费体力,这些都不是赶工投入苦力就能做出来的事情,就多等一下吧。 但就大陆SP圈子影视内容的创作而言,即使我们解决了过去存在的一些严重的工程...

小礼物的复活:1. 毕业留念

控制这个世界很简单。我原以为要在心里构想一整个世界,并觉得做这件事既不现实又浪费时间(如果时间在这时候还有意义的话),大概没有人能做成。但实际操作后,才发现我要做的,只是想明白新世界有何不同,模拟系统就能把这些特殊条件融合到旧世界的模板中,完成创作;之后只需走进白光,便可进入新世界,成为预想的那个人。 经过一番探索,我开始对这件礼物充满感激。或许属于智者的时代已经过去,任何人都有权体验自己主张的生活,从而不留遗憾;自此民主不再等同于妥协,自由也没有了边界。如果连这都不满意,那么年少时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可谓虚伪、为此付出的血泪也仅仅是感动了自己。 当然,无人能免除这样一种恶兴趣:创造出一个完全不合理的世界,然后看着它毁灭。当你可以对历史作出假设,并且亲眼看见这种思想实验化作现实中的惨剧,你也会忍不住玩一阵子的。 从人类历史,到地质历史,最后是物理定律和和数学公理,我都试着改变过,并且注意到这套系统的边界是逻辑:它不能违背同一律、排中律和不矛盾律。如果假设了不正常的逻辑定律,新世界就无法生成。 那么假设一些人类社会中的荒唐规则,相对来说只是一件小事吧,但这却是我真正想要的;1+1=3的世界只是实验品,SP情节的想象出现在真实世界中,才有体验的价值。从一个小小的假设开始,在认真构建的世界完成后,我第一次真诚地走进那片白光。 当眼前景象变得清晰时,我坐在教导主任的面前,她微笑地看着我,我知道自己配得上她的微笑。她一定知道自己在学生中有怎样的外号,含蓄或直白,但她从未对我板起过脸。三年了,已是离别的时候,她也放下为人师表的严肃,和我谈论对未来的期望。我没有想许多,那个近在眼前的想法却一直在心里打转。 我问她是否惩罚过学生,她轻描淡写地说,自习课的罚站,课间的罚抄,当然都是惩罚。是的,不过不是那种惩罚,我直接了当地问:你有没有打过学生呢? 果然,传言非虚,她知道我问的是什么,既然我已经毕业,又承诺绝不透露更多,那么她就和我详细说起了那个地下室。 我们一直有个传说,行政楼的地下室有惩罚学生的设施,常犯错误的学生没有不怕那个地方的,如果严重违反了校规,就要在处分和体罚之间选择一项。没有人选择处分,因为即便只是记过,也要留档成为污点。犯错也许有一时冲动的成分,真被抓包了都会变得清醒,更不要说留校察看和开除学籍这种处罚,对学生来说简直不可想象;挨打则不同了,咬牙扛过去就好。 没错,她是在...

琼明前传 百合(SP小说 投稿作品)

图片
  琼明前传 百合 作者:TAYCC 个人页面: https://www.pixiv.net/users/119810876 寒宫剑宗,青山如削,碧落如洗。晨光中白鹤长鸣,瀑布如练而下,飞溅起万丈珠玉般的水花。 一白衣女子盘膝而坐,胸口起伏,呼吸若兰。那一双纤纤玉手握剑诀,身姿清冷孤绝。 “师尊,三日前有消息传来,阴阳阁又在打我们剑宗的主意……” 忽然门外传来俞小塘稚嫩清脆的声音,正是她的大徒弟。 裴语涵睁开眼眸,声音冷冽,却掩不住骨子里的疲惫与无力: “小塘,不必忧心。师尊自会想法子。” …… 时下,若攀上碧落宫的内阁高台,视线透过层层薄纱,可见裴语涵独自站在寝殿,雪颈微低,纤腰若柳。 她摘下玉佩轻叹,面上神情哪有半点冷傲,尽是隐晦的苦楚与难堪。 …… 夜色如墨,寒宫剑宗的碧落宫内,月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青石地面上,映出一片清辉。寝殿深处,纱帐轻垂,幽香弥漫,裴语涵独坐床榻,手中握着一枚玉佩,低眉凝视,似在缅怀过往,那白衣仙子此刻卸下清冷外壳,雪颈微垂,眉眼间尽是柔弱与孤寂,宛如《诗经》中所叹:“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裴语涵起身,缓缓解开腰间丝带,白衣滑落,露出欺霜赛雪的香肩。她只自顾自走向一侧的铜镜,玉手轻抚发流,青丝如瀑散落,遮不住那曼妙身姿。她的胸脯高耸,两座双手无法掌握的雪白双子峰的饱满在月光下更显白腻,腰肢纤细如柳,臀部浑圆挺翘,双腿修长笔直,宛若玉雕。 “师尊闭关已久,剑宗如今风雨飘摇,我又能守到几时……” 她低声自语,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力。对师尊的想念化作一缕无形念力如丝般缠上裴语涵心神。她的眼神微微一滞,却未察觉异样,只是玉手不自觉地停在胸前,轻轻摩挲,似是被某种情愫牵引。 寝殿内,裴语涵忽觉心头一热,俏脸微红,似有莫名燥意。她轻咬唇瓣,试图压下心中异样,却不自觉地解开亵衣,露出那对挺翘雪乳。乳尖粉嫩如樱,在月光下微微颤动,似在诉说主人压抑已久的情欲。此时若细细打量她的嫩屄。可见那花唇紧闭,粉泽莹润,阴蒂如米粒般小巧,藏在褶缝间,尚未被凡尘玷污。裴语涵的阴道未经人事,内壁紧致,肉褶细腻,隐隐泌出晶莹淫液,散发淡淡幽香。思念如潮水般涌向裴语涵识海。她的娇躯一颤,玉腿不自觉地并拢又分开,似在抗拒又似在迎合。低低的呻吟自她喉间溢出,细腻如丝,带着几分羞涩与压抑。 “怎会如此……我这是怎么了……”裴语涵的声音带着几分慌乱,玉手不自觉地滑向小腹下方...

关于爱欲与交友的答复

正如这篇文章不知从何开始,与他的关系也不知从何开始。直到他表达出独占礼物的意愿,那或许就是停止的时刻。当我拒绝了他因占有欲而提出的要求,我作出了一些冷淡的回复,或许是时候记录自己关于圈子性与爱的想法: 首先,我的文章主题大多是文学创作,而非技术。展示个人想法的目的本就是交友,不知道为什么你总认为交友要以「恋爱」为目的,或者异性交友必然以「恋爱」甚至「性爱」为目的。这是不合理的,我有很多男性友人,其中大部分我没有和他们发生过关系。即便目的在于恋爱或者性爱,作为圈内同好,这也是正常行为。如果恰好有人欣赏我的文章,或者单纯喜欢我,那么交友也是正常行为,并不妨碍任何人。如果这叫撩,那确实是吸引别人来撩我。 其次,容易滑坡的意思是,原本无所谓的事被用来作为无需解释、必须满足的要求,这是一种服从性测试。对于这类要求,固然有更委婉的方式拒绝,但因为我个人通常不喜欢把自己置于这类指令-服从关系中,所以一般是直接拒绝,以免后续还有更不合理的要求,也就是我说的滑坡。不如在一开始就停住。 至于我是不是准备同时撩许多人,如果你觉得所有涉及爱或者性的交流都是撩,那我其实一直都在这么做。同样是为了获取无论生理的还是心理的快感,大大方方说出来,我不认为是心怀鬼胎,需求不匹配的时候拒绝就是了。确实有些人的语气太过直接或者居高临下,这种消息我通常不会回复,有时也会加入黑名单,但不是因为我认为这类话题是不对的,而只是因为他们的语言能力、心智水平、处世态度我不喜欢而已,无意评价他们的生活。 我一直依靠自己的判断力生存,直到今天,未来也没有可依赖的人,信任对我来说过于奢侈了。如果生活在幸福的环境中,自然从不需要考虑这些,但看我写的文章,背后有过怎样的经历?我没有把脑子用错地方,如果用错了也没什么关系,又不是没有犯过错;但若是停止使用它,我不知道自己会到哪里去。 另外,我很认真地觉察出了荡妇羞辱和服从性测试的征兆,你也反感这些,这让我觉得很欣慰。我没有责怪你的意思,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既然我已经判断出来,那么我就会喊停。 在交友和性生活方面对我提出限制,是不合理的,我做的事没有妨碍你。如果你看不惯,那也只能改变自己,比如减少和我的接触,移情别处,这样就不会因为我的事感到纠结。 我没有通过展示私人生活获取过什么(一些名人是这么做的),因此甚至可以认为,要求明星做一些事或者不做一些事,都比要求我更...

一位迟到读者的独白

 一位迟到读者的独白 [ # 随笔·有感 ] 对于Twitter、Telegram群组这些即时信息流逐渐感到审美疲劳。对一些新产的视频和小说一时也提不起太大兴趣,不知道是不是进入了某种疲惫期,还是好奇心真的在消磨。在一场盛大却空洞的喧嚣中,莫名感到一种深刻的饥饿,所以我转身,去找寻那些早已沉寂的声音,我想知道,在AS 元年(2019)以前,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什么。虽然当时多多少少有些了解,但毕竟当时自己还算是个小白,只是零零散散的听说,没有系统地了解过,最近想要补上这段历史。 灾难之后,绝大多数网站都停止了维护,域名成了墓志铭,一切都堕入了漫长的404纪元。好在除了几位管理员不幸遇难外,深爱的我们都还在,论坛的核心资产都保住了。身外之物也由那些为爱发电的档案家们,保存并流传下来,这是件幸运的事,一件极其幸运的事情。 可是在最近的考古过程中,总觉得少点什么,总觉得有些事情串不起来。那些经典的视频和小说已经被大家广泛保存,应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不会遗失。那些所谓的稀有资源,不适合传播,被海量的数据淹没,也算是个很好的庇护。至于那些聊天、唠嗑、探讨大家图个开心,笑笑就过去了,也没必要留存下来。即便偶尔有片段留下来,我大概也不会去考古它们。各个社区,各大网站的关闭,看起来似乎也没丢失什么重要的东西。散落的聊天记录,未来得及收录的分享,没有结论的探讨,悬而未决的议题,丢失了,好像也不是什么无法承受的遗憾。 基于"避难所"和"第四片心形叶"我顺藤摸瓜找到了些2010年前后的博客内容。虽然绝大多数的个人blogger和部落格都已经停止更新,作为一个迟到的读者,在这片遗迹探索还是欣喜不已。那些遗忘在角落的心情小记,字里行间饱含情感。她们谈论着入圈的定义,讲述着自己为什么喜欢sp,分享自己关于处罚的看法,记录某一次实践或某一次聚会。这些小记读来心有灵犀,原来很多思考和困惑,早在彼时就有人提出;那些所谓的新鲜话题,只是自己刚接触到而已,其实不过是旧问题在不同语境下再次被拿出来讨论罢了。太阳底下果然无新事,那些话题至今还是会被周期性地提起。 其实我对这些博文最感兴趣的点是它的及时性。很多情绪与体验,只依赖回忆,是无法完全捕捉的,人总是会在回忆中自我修饰、自我删减,最终只留下 一个理想化的框架。即时记录则不同,情绪未经雕琢,甚至读来有些乱糟糟的,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