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责文化的讨论(1):现存的批评、我的批评及对圈内影视创作的基本想法
前言
本文第一部分汇编了现存的对汉责文化影视作品的相关评论及批评,其中不包含对汉责文化工作室及其主要负责人浅唱的与影视作品无关的内容;第二部分是作者对汉责文化的相关批评;第三部分是作者对圈内影视创作的基本想法。本文的内容有待第四篇文章的验证及批评。
现存评论及批评的汇编
现有的对汉责文化影视作品(以下简称汉责作品)的认同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其一是对基础硬件条件的认同,包括录制设备、实践工具、拍摄场地及预算等内容。汉责作品的录制工具大多为租赁的摄像机,实践工具齐全,拍摄场地经过特意布置;其预算较同期的“茉莉”也更为充足。在硬件条件方面,我暂未搜寻到相关的不满或批评。
其二是对SP影片的基础元素的认同。作为SP影片,汉责作品的主动位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具有合格的揍人技巧,被动位所能接受的程度乃至挨打的反应同样能满足大部分圈内观众的要求,这是十分不容易的。
其三是对出演的被动位的外形条件的认同。这些被动们漂亮、 身材好,极大的提高了影片的整体观感。
现有的对汉责作品的批评则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
其一是对剧情设计的批评。参与汉责作品评论的大部分观众都表达过对剧情的不满:莫名其妙、过于文艺风、尴尬且冗长。一部SP影片中占比过多的剧情多少会引发观众不适。例如,第二部微电影《让我如何说爱你》全片40分钟,却有超过25分钟的与SP无关的纯剧情。
其二是对台词的批评。台词服务于剧情,但对台词的批评不仅仅只是对剧情批评的延申。在相当一部分片段中,台词本可以不那么违和或令人感到尴尬。如F003中,“责臀”的台词极其出戏,删掉后便觉得舒适很多。
其三是对演技的批评。演员的演技除了和自身能力有关外,也相当程度地受到剧情和台词的共同影响。参演的圈友不会是专业的演员,能在镜头下正常地活动与拍摄已属不易。但糟糕的、与出演者自身不匹配的剧情台词极大地恶化了最终出演效果。
其四是对后期制作的批评。剧情、台词与演技的不足对后期制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后期制作却令情况更加糟糕,不仅没能弥补前述不足,还带来了新的诸如BGM、视觉特效、音画同步乃至音频听感方面的问题,简直是火上浇油。典型的例子之一是汉责作品中广泛存在的BGM音量过大,喧宾夺主的现象。
其五是对浅唱声音的批评。普遍的意见是浅唱的声音并不适合出现在影片之中,甚至有相关评论为“受不了浅唱的声音”。这一点很独特。前四点是环环相扣的,第五点却看似与它们互相独立。实际上,这总计五点批评引发自一个共同的根源,在下文中会提到。
我对汉责文化的批评
我对汉责文化的认同和批评与上述汇编的现存认同和批评高度一致,另外附加部分个人的看法。
进行圈内影视创作面临的一个较大挑战是,相当一部分参与者都不是对应岗位的专业从业者,学习与实践成本颇高。因此圈内的影视创作分成了轻装和重装两条道路:一种是“孤狼”式的一人或两人完成从实践、录制、剪辑到分发的所有环节,典型的例子如“茉莉”,成本低,仅能进行较简单的创作;另一种是组建团队以应对复杂创作中各方面的挑战,汉责便属于此类,这也是这个系列文章研究的主要对象。
前文五点批评看似为五个方面,实际来源于一点:浅唱的个人主义导致的团队协作的失能。这些饱受批评之处均来源于浅唱试图将自我审美风格强加于团队而产生的不和谐,团队成员因此无法在自己的岗位自由地负责自己的事务。典型的例证是充斥在所有汉责作品之中的、被广泛批评但依旧普遍存在的浅唱个人特色,表现在剧情、台词和后期风格等多个方面。
批评客观存在,但有两种不同的解读角度。其一是认为影视创作本就是这样,导演对作品把关,作品充分地表现导演的审美风格,浅唱的“个人主义”并无可以指责的地方,若无这种“个人主义”,汉责不一定能产出这些作品。于是这一角度出发,我们对汉责作品的批评就是对浅唱个人的审美风格的批评。
其二是认为影视创作是较为复杂的工作,(汉责原本希望产出的那类精致的)影视作品应当是“团队协作”的产物;缺失了自由的、紧密的协作,汉责产出精致的影视作品的愿望是无法实现的,并招致许多批评。从这一角度出发,我们对汉责作品的批评便是对汉责团队协作的失能的批评,而这种协作的失能的直接原因是浅唱的“个人主义”,因此转变为对其个人主义的批评。
需要补充的一点是圈内影视创作参与者与其他影视创作参与者的区别:他们往往更多地因爱好及情怀而不是报酬参与进来,团队内约束更松散,个人主义对团队的协作具有更大的破坏效果。
显然这两个角度都是片面的,我们需要融合看待才可全面。但无论从哪个角度,对汉责作品的批评都可被视作对浅唱的批评,或审美风格方面,或个人主义方面,或两者皆有。
我们必须明了,浅唱/汉责在圈子中组织非专业者进行影视拍摄并产出一系列内容是极其值得称赞的,对其展开批评的所有评论者亦未曾否认这一点。时至今日,大陆的圈子里仍未出现第二个类似于汉责形式和规模的工作室,其中固然有外部客观因素在,也仍可见浅唱的组织能力及其工作的重要性。展开批评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分析(过去的)他及汉责的不足,为圈内(未来的)类似的影视创作总结经验。
对圈内影视创作的基本想法
如上文所说,圈内影视创作有两条道路,其一是「孤狼」式的单人或双人的道路,其二是「团队」式的协作的道路。我看不到令人开心的事情,关于这些,应有人发表过或待未来发表的更成熟更完备的想法,我便只碎语两句。
随着设备更新换代、互联网的发展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视频拍摄、剪辑、分发和宣传越来越容易。圈内已经有不少个人创作者尝试在境外的平台发布/售卖自己的视频作品。这倒不必多提。另外,虚拟货币及稳定币的流行降低了小额跨境交易的门槛和风险,或许对孤狼来说是很好的消息。
我对团队协作式的创作的期盼多少带一些理想主义,混杂着死感很重的悲观;这是我对汉责/浅唱产生批评的原因之一:他曾经拥有部分实现这类协作的条件,却浪费掉了;就像他特意租赁了摄像机,却(在许多时候)只拍摄720p30fps的素材。人与人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遗憾。圈内团队协作式的自由的创作在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但并非影视领域;或许以后能看到影视作品的令人振奋的协作。
后言
上述批评总归是没有具体数据做支撑的、不严谨的批评;我目前已有对汉责作品进行定量评价的可行的部分思路,大概是科学的,但也未经过检验;或许最早国庆假期期间便可上线相关调查平台,最晚应不晚于春节。其实晚于春节你们也拿我没办法。量化分析内容很多很麻烦,我也要去学习相关知识,费时费力;我应该会拆成几篇发出,朋友们多等一下。
本篇文章是由大量主观内容汇集而成的印象批评,文章本身也需要来自各位读者的批评,需要日后第四篇完整调查和研究后的自我的批评。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