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迟到读者的独白

 一位迟到读者的独白

[#随笔·有感]
对于Twitter、Telegram群组这些即时信息流逐渐感到审美疲劳。对一些新产的视频和小说一时也提不起太大兴趣,不知道是不是进入了某种疲惫期,还是好奇心真的在消磨。在一场盛大却空洞的喧嚣中,莫名感到一种深刻的饥饿,所以我转身,去找寻那些早已沉寂的声音,我想知道,在AS 元年(2019)以前,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什么。虽然当时多多少少有些了解,但毕竟当时自己还算是个小白,只是零零散散的听说,没有系统地了解过,最近想要补上这段历史。
灾难之后,绝大多数网站都停止了维护,域名成了墓志铭,一切都堕入了漫长的404纪元。好在除了几位管理员不幸遇难外,深爱的我们都还在,论坛的核心资产都保住了。身外之物也由那些为爱发电的档案家们,保存并流传下来,这是件幸运的事,一件极其幸运的事情。
可是在最近的考古过程中,总觉得少点什么,总觉得有些事情串不起来。那些经典的视频和小说已经被大家广泛保存,应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不会遗失。那些所谓的稀有资源,不适合传播,被海量的数据淹没,也算是个很好的庇护。至于那些聊天、唠嗑、探讨大家图个开心,笑笑就过去了,也没必要留存下来。即便偶尔有片段留下来,我大概也不会去考古它们。各个社区,各大网站的关闭,看起来似乎也没丢失什么重要的东西。散落的聊天记录,未来得及收录的分享,没有结论的探讨,悬而未决的议题,丢失了,好像也不是什么无法承受的遗憾。
基于"避难所"和"第四片心形叶"我顺藤摸瓜找到了些2010年前后的博客内容。虽然绝大多数的个人blogger和部落格都已经停止更新,作为一个迟到的读者,在这片遗迹探索还是欣喜不已。那些遗忘在角落的心情小记,字里行间饱含情感。她们谈论着入圈的定义,讲述着自己为什么喜欢sp,分享自己关于处罚的看法,记录某一次实践或某一次聚会。这些小记读来心有灵犀,原来很多思考和困惑,早在彼时就有人提出;那些所谓的新鲜话题,只是自己刚接触到而已,其实不过是旧问题在不同语境下再次被拿出来讨论罢了。太阳底下果然无新事,那些话题至今还是会被周期性地提起。
其实我对这些博文最感兴趣的点是它的及时性。很多情绪与体验,只依赖回忆,是无法完全捕捉的,人总是会在回忆中自我修饰、自我删减,最终只留下 一个理想化的框架。即时记录则不同,情绪未经雕琢,甚至读来有些乱糟糟的,但也更真实。那些灵机一动的想法,心情大好的记录,某种临场的不安激动,隔几个小时就很难还原当时的心绪了。所以我很喜欢这种当下的表达,有很好的代入感,透过文字可以很好的感受作者当时的情绪。
那些停更的作者大都已经将自己的爱好隐匿在生活深处,不再有兴致像当年一样热烈表达,曾经挖的坑估计也没兴趣再填,正所谓少年心气是不可再生之物嘛。也许哪天心血来潮,会来当年的遗迹中来看一下有无新鲜事。当然绝大部分的他们,也是多年之后的我们,更多的还是站在那里观望吧。他们应该也会庆幸,当年留下过一星半点的心绪吧。
然而,当我在防火墙内搜索类似的心情小记时,那些分享在论坛,分享在贴吧或者记录在某个网站的随笔都随着一波封杀而彻底丢失,运气好的也只是被留存在备忘录的深处,再无继续分享出去的可能啦。好可惜,距AS元年仅仅这么几年的时间,我竟一时找不到当时朋友们的所感所想,看到的绝大多数是对岸的朋友的记录,长城之内的点点滴滴都不知何踪。我清楚的记得高中时期放假之余,最开心的莫过于发现一个新博客,去主页看他分享的心情与见闻。现在真的一点痕迹也找不到啦。当然也有很多至今仍在活跃的朋友,他们曾经的记录还是可以找到一些的但也只是一少部分,大部分朋友的记录还是丢失了。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之所以觉得缺点什么,大抵是觉得少了一些有浓烈个人气息的即时心绪记录。我窥探不到那个时期墙内朋友们的思考和挣扎,只能从零散的存档和对岸的文字中去想象当年的氛围。不过话又说回来,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这并不意外。历史的书写向来如此,一个文明的兴衰在史书中往往只是一笔带过。这种事情又不能像三体人一样靠思维透明来遗传记忆,于是个体的喜怒哀乐、自然很难在主流叙事中被保留下来。真正留下的,大都是被广泛传播的“成品”。我只是有些感慨,能轻易找到十几年前对岸朋友的记录,却几乎无法触及同一时期大陆井喷般的声音,有种缺席感。或许放在大背景下,这类缺失不值一提,但作为一个迟到读者,面对这样的情况多少还是有些遗憾。

作者:莫莫
地点:北京
日期:2025.9.7

评论

  1. 拷股者难免被拷股,知音人有心作知音。

    回复删除

发表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中文SP网站指路牌

特殊的演技提升课(AI生成 SP小说)

毕业生·续(AI生成SP小说)